高端航空钛合金龙头受益军机列装+国产航空发动机放量

发表时间: 2023-12-01 08:57:05 文章出处:产品中心

  钛合金+超导材料+高温合金三大业务,钛材主业龙头地位突出公司是我国高端航空钛合金材料细致划分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背靠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与顶尖科研团队,通过资产注入、共同研发方式,建立技术一马当先的优势。公司也是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重点研发生产企业;国内唯一的低温超导线材生产企业,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现已形成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材料及磁体、高温合金三大核心业务。

  钛合金主业突出,营收利润增长稳中向好。2022年公司高端钛合金、超导产品、高温合金业务营收分别为32.09亿元、6.23亿元、1.81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79.96%、15.53%、4.51%,钛合金下游需求旺盛,主业地位突出,高温合金+超导材料规模效应持续提升,有望形成公司第二、第三增长曲线年营收、归母净利增速呈上升态势,对应4年复合增速40.39%,营收表现亮眼且经营层面提质增效显著,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达68.10%。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影响,2022年毛利率小幅下降1.38pct至39.45%,预计伴随后续海绵钛价格缓步回落,同时MRI超导线材业务月产量扩张、市占率提升,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望持续上升。

  军机换装列装加速带动钛合金需求,国产大飞机放量可期需求端:1)军机,我国军机存在代际结构调整及补量需求,国防预算增长趋势下新机型放量需求迫切且确定。机身方面,结合新机型钛合金用量占比提升,考虑单机用量及成材率,按平均每架耗用50吨钛材计算,对应2021-2030年期间军机机身用钛合金市场容量近400亿。航发方面,钛合金作为航发主要冷端部件材料核心受益,对应年均市场需求价值超65亿;2)民机,ARJ21订单达690架且持续交付,C919订单近1200架,22年末交付首架后有望逐步进入快速批产期,两型号现有订单对应航空钛材需求总量近3万吨。

  供应端:我国高端钛合金市场呈现寡头格局,公司配套新型号军机齐全,且伴随新增高端钛合金产能将逐渐达产,高端钛合金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新型航空发动机定型可期,高温合金业务或为下一阶段看点高温合金是提升发动机性能的关键材料,2021-2030年军用航空市场高温合金需求年均123亿,若考虑在研新型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用量提升,则市场规模将更为广阔。公司作为国内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的新兴供应商之一定位高端市场,陆续承担了国内重点国防装备用多个高温合金材料的研制任务,在研产品配套多型号新型航空发动机。2018年公司高温合金项目进入试生产,2019年上市开建2500吨/年发动机用镍基高温合金棒材和粉末高温合金母合金募投项目并预计于本年投产,2022年定增募投项目则将为公司再度新增1500吨/年高温合金产能。未来伴随新型航发定型、高温合金产品进入批产,公司高温合金业务将显著受益。

  国内低温超导领域龙头,ITER起步转向MRI进入快速增长期公司超导产品以低温超导产品为主,是全球唯一NbTi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全流程生产企业。公司从ITER项目起步,2017年完成ITER低温超导产品交付后借助此前技术积累优势转战MRI市场,目前MRI线材业务已初具规模,市占率有望在国产替代需求及价格上的优势下持续提升,且未来存在比较大提价空间。随公司加强完善MRI市场布局,公司超导产品营收规模有望大幅度增长,规模效应下毛利率有望企稳回升。

  投资建议:公司是我国高端航空钛合金龙头,核心受益军机换装列装加速、新机型钛合金用量占比提升及新型号放量带来的市占率提升,并不断在发动机用钛合金市场打开全新增长曲线;同时公司作为我国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重点研发生产企业之一,未来随着新型号军用发动机的放量,高温合金业务增长可期;此外公司作为国内低温超导龙头,产能持续扩充支撑未来MRI业务稳定增长。预计公司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14.0、18.5、23.5亿元,对应PE为27X、20X、16X,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航空装备列装换装不达预期,新型发动机定型进度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测算没有到达预期